欢迎访问港南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今天是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2014-02-21 00:00:00 来源:[db:来源]  作者:  浏览量:12 
 
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2月19日在港南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
 
区长  杨亚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其他同志提出意见。
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措施、攻坚克难、狠抓落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2013年,我区获得 “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市)区”、“广西依法行政先进县(市)区”、“广西林业产业发展十强县”等荣誉称号,通过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羽绒协会复评,继续荣获“中国羽绒之乡”称号。
(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积极融入西江经济带建设,着力推动园区、港口和城市互动发展,实现了“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的发展目标。据初步统计,2013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68亿元,增长12%;财政收入5.0089亿元,增长4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亿元,增长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91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8837元,增长15 %。多项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财政收入增速排名全市第一,连续两年高于广西平均发展水平,提前一年实现了财政收入“翻一番”的目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935.735.3工业经济较快发展。大力推进“一园两城三中心”建设,把园区建设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通过融资3.5亿元用于“两城”基础设施建设,园区承载能力明显提高,标准厂房出租19.2万平方米,经济不断壮大。园区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0.5亿元,增长8%;完成税收1.3亿元,增长28%;全区规模以上企业达72家,新增7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23家,新增6家。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荣获“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县”。全年粮食产量达24.7万吨,增加1.56万吨;发展特色优势农业24.3万亩,增加7500亩,新增规模养殖场81家,其中生猪养殖发展迅速,生猪出栏47.6万头,增长10%,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总数达到16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7家,总数达到162家,其中3家被评为自治区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发展家庭农场65家,林下经济种养面积达5万亩,成功打造“亚计山生态猪”等知名品牌;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0.2%。服务业稳步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9亿元,增长15%;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4541万美元,增长13%。
(二)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我区列入市统筹推进的“三年目标任务行动计划”项目共32个,完成投资13.7亿元,占任务的104%;努力破解征地拆迁难题,完成征地7578亩,拆迁34161平方米,确保了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开工。港口方面,实现了二线船闸和苏湾作业区一期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3亿元,占年度任务的108%。园区方面,实施项目21个,完成投资11亿元,全部顺利推进,其中金华木业、亨利来羽绒二期等10个项目已竣工投产。城建方面,5个项目共完成投资0.3亿元。同济大桥和西南大桥实现开工建设,江南大道改造项目完成征地,园博园、滨江大道征地拆迁和项目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农业方面,3个项目共完成投资0.3亿元,全部按照形象进度推进。民生方面,实施港南二中和教师周转房建设共2个项目,完成投资0.8亿元,占年度任务的126%。
(三)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按照“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大力招商、力招大商”的工作思路抓招商引资。全年续建、扩建、新上项目52个,到位资金60亿元。其中,在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签约了华晨生物科技酵母及相关产品生产等3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1亿元,项目投产后年产值达40亿元,创税1.2亿元。
(四)城乡环境明显改观。加强江南城区环境卫生管理,成立区市政管理局,加大整治“五乱”力度。深入开展“美丽港南·清洁乡村”活动,筹资1150万元,新建垃圾转运站13座、垃圾池1384个,购买垃圾运输车88辆分发给各乡镇,清运垃圾5万多吨。农村垃圾收运和保洁长效机制逐步建立,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改善。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获得用地指标333亩,木梓、木格、瓦塘已经完成小城镇开发征地。桥圩工贸型特色名镇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圩容圩貌焕然一新。投资2960万元,修建乡村水泥路90公里,对16个移民新村进行了旧房改造。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依法关停小造纸厂、土炼油厂等落后产能企业18家,新建农村沼气池489个。
(五)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义务教育巩固率达88.67%,港南中学创建自治区示范性高中顺利通过验收,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投资7717.6万元新建和改造校舍。完成30件发明专利申请,成功承办全市“百技进百村”现场会;组织开展“和为贵·羽之韵”广场文化节系列活动。投资500万元,新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20个,全面推进全民健身工程,荣获“全国群众体育运动先进单位”;公立医院改革稳步进行,积极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全覆盖,完善新农合管理制度,新农合参合率达99.4%;深化“诚信计生”工作,完成“幸福家园”综合平台建设15个,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初步通过验收;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顺利通过验收,成为广西六个示范区之一;深入开展“解矛盾、调纠纷、化积案”信访综治维稳攻坚活动,有效化解了一批历史积案和矛盾纠纷,“两会一节”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期间实现上京赴邕“零”上访,确保了辖区的大局稳定;狠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持续开展安全大排查大整治活动,整改火灾隐患1752处,下发食品药品经营单位指导性意见书786份,组织开展安全大演练3次;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工作,妇女儿童、审计、统计、移民、人防、武装、防震、地方志、民族、宗教、外事侨务、老龄等工作取得了新发展。
(六)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坚持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全年民生方面支出达7.9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3%。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8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4164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4万人;发放城镇和农村低保金5611万元。建成保障性住房1182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730户。投资6000万元,完成武思江灌区综合整治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3座,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7项。发放粮食直补和采购农机具综合补贴共5447万元。发放社会救助资金357万元,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七)树立政府良好形象。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及自治区和贵港市的有关规定,坚决反对“四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加大对项目推进和“清洁乡村”等重点工作督查考评的力度,把绩效考评与干部的任用挂钩,不断完善绩效考评机制。严格执行文件规定,及时清理和改造办公用房,加强车辆管理,规范公务用车使用和停放。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行政许可事项64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25项,政务服务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严格执行财政预算。查处一批违法违纪案件,保持政府机关的良好形象。
与此同时,我们坚持依法行政。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2件,政协提案78件,办结率均达100%;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侨联等群团组织发挥作用。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克服了诸多困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是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港南中区直单位、驻港南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港南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依然偏小,财源薄弱,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部分项目建设进展缓慢,加快发展的任务繁重;农业生产效益不高,统筹城乡发展任务艰巨;少数干部缺乏干事创业的精神,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强化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也是实施“三年目标任务行动计划”见成效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三年目标任务行动计划”为抓手,全力推进“一园两城三中心”建设,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提速进位,努力开创建设美丽港南新局面。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财政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面完成市下达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在全面抓好各项工作的同时,重点推进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提升经济综合实力
做优一产稳基础。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在60万亩以上,重点抓好粮食增产增效,争取获得“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建设县”和“全国高标准基本农田试点”项目,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土地流转,打造高效农业。优化“一乡一品”资源开发,建立蔬菜、中药材、红龙果、优质米、油茶等特色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开发一批优质农产品。发展仙草种植1万亩,保障性蔬菜基地1000亩,红龙果种植1000亩。做好养殖业总体规划,推行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新增规模养殖场50家。发展家庭农场20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15家,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重点发展亚计山林下种猪繁殖、扬翔肉鸭屠宰加工等一批骨干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做强二产壮实力。创新思维,用好政策。搭建融资平台,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土地收储力度,努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做大工业存量、提高质量,年内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8%以上,增加值增长20%以上。探索招商引资新模式,积极引进有助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项目,集约培育木业、羽绒、造纸等一批支柱产业,把木材加工业和羽绒加工业打造为纳税超亿元产业。加快浙商标房、德佳标房的建设,争取到2015年建成标准厂房100万平方米,继续完善“两城”路网,加快推进昌桂源现代产业城项目、下穿南环路隧道、供水扩容工程、商业步行街和投资大厦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把园区建成一个具有现代城镇化功能的工业新城打好基础。推动园区可持续发展,争取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配套政策,以“园中园”形式规划八塘至东津沿郁江一带15000亩的家具分园,规划建设桥圩羽绒工业集中区分园;加快推进羽绒和木业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做大三产优结构。通过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做好旅游宣传包装,加快推进桥圩铜鼓湾温泉项目和亚计山森林生态观光旅游开发项目。启动园区物流中心项目建设,引进物流龙头企业,发展休闲养生、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社区服务和养老服务等新型业态,积极发展服务园区建设和城市经济配套产业,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狠抓项目促发展。继续推进“三年目标任务行动计划”, 其中市级统筹推进项目25个,年度计划投资17.1亿元;区级统筹推进项目26个,年度计划投资11亿元。港口方面,重点推进二线船闸、苏湾作业区一期建设,不断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园区方面,重点推进隆昌纺织、苏湾木业加工区和林产品交易市场项目建设,力争年内竣工项目20个,工业总产值增长25 %,税收增长40%以上。城建方面,重点推进“两桥一园”、商业中心和小城镇开发,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农业方面,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红龙果示范基地建设和武思江水库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民生方面,重点推进保障房、疾控中心和妇幼保健院项目,努力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二)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在动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经济方面,进一步完善财政体制,严格财政投资评审,切实保障财政资金使用安全高效。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政府建设项目投资。教育卫生方面,建立校长、教师交流机制,探索优秀教师到偏远山区任教的激励机制。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建立科学补偿机制。行政管理方面,积极推进新一轮机构改革工作,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推进城管作业市场化运作。农村领域,推进户籍、土地流转、社会保障等方面制度创新,探索集体土地产权、承包经营权和房屋产权三项主体改革及配套改革,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大力支持非公经济发展。落实以放宽市场准入、公平待遇、平等竞争为重点的各项政策,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加大财税、担保等政策支持,扶持和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开展自主创新,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落实“抓大壮小扶微”政策,推动全民创业。
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围绕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充分利用资源、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积极参与面向粤港澳地区的区域合作,努力培植做大羽绒、木业等产业,着力引进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的大项目,增强发展后劲。
(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港南
抓好节能减排。严把项目准入关、环保审批关,禁止引进 “两高一低”的项目,逐步取缔红砖厂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在园区筹建一个集中供热供冷的能源企业,实现节能降耗以及噪声废气集中处理。力争年内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污量。大力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减排,年内完成规模养殖场污染减排项目任务。
强化环境保护。加强饮用水源、江河、水库等重点水域监测,突出抓好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以及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继续抓好武思江水库的水污染治理。深入开展环境隐患清查整治行动,严肃查处违法行为。开展“绿满八桂”活动,完成造林绿化2.2万亩以上,大力发展油茶种植,发展生态经济。
深入开展美丽港南活动。加强城区管理和市政队伍建设,探索城区环卫实施市场化管理,抓好城市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深入推进“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专项活动。全面推行“一组两会”村民自治制度,完善村规民约,垃圾收运按照“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处理”的模式运转,建立长效机制,逐步实现农村清洁工作常态化。大力推广应用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清除田间地头农业生产废弃物。探索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模式,确保农村饮用水源得到有效保护。
(四)加快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加大城区开发建设力度。实行分级负责制,加快推进征地拆迁工作。积极推动沿江城区城市化发展。加快城区房地产项目建设,抓好占地245亩的商业中心项目开发建设,打造集商业、娱乐、餐饮、旅业、写字楼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滨江大道、江南大道等一批城建项目建设,逐步完善城市的配套功能。
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全面启动城镇化建设,高起点规划桥圩名镇建设,逐步把桥圩打造为贵港市的副中心,做好各乡镇规划工作,适时推进“撤乡设镇”和“撤镇改办”工作。力争新增600亩以上用地指标,用于小城镇综合开发。抓好乡镇小微型企业发展,解决小城镇就业问题,逐步把乡镇打造成为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新城镇。
(五)着力抓好民生事业,提高人民幸福指数
着力关注保障民生。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保障房建设为重点,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高度关注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孤儿、残疾人等特殊弱势群体,尽快启动民政园区综合养老院和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建设。
抓好社会事业建设。加强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和中心城区学校建设,尽快完成区一小、二幼征地拆迁工作,年内争取一幼开工建设。加强江南城区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继续推行“诚信计生”,深化利益导向机制,提升出生人口素质。抓好基层文化建设,不断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认真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加强老龄和妇女儿童工作,统筹推进民族、档案、地震、人防、地方志、外事等工作,继续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侨联和工商联等群团组织发挥作用。
(六)加强社会治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深入实施“维稳基石工程”。加强乡镇司法所队伍建设,继续开展“调纠纷、解矛盾、化积案”活动,力争年内治安调解成功率达80 %以上,人民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信访立案案件按期办结率达95%以上。做好“六五”普法和行政复议工作。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应急管理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加快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强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治,预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推进“平安港南”建设,严厉打击、严密防范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社区服务功能。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矛盾化解、社区服务等事务。拓展法律服务的领域和空间,围绕经济建设、城市发展、工业经济、民生保障搞好法律服务,着力抓好困难家庭、农民工、企业职工等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救助工作,积极参与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保障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市场监督管理。提升政府服务市场主体能力,减少事前审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培育和发展各类行业管理组织,推动政府和社会对市场的共同管理。强化对重点领域和重点产品的监管,加大食品、药品、工商、物价等专项整治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商业欺诈、非法营运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努力建设对人民负责、为人民造福、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建设服务型政府。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为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服务。认真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调查研究,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强化执行、提升效能,建设务实型政府。把抓落实、提效能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大力弘扬雷厉风行、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高标准、快节奏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坚持治庸、治懒、治散,严肃查处各种“中梗阻”、“推拖慢”等不良现象。
依法行政、讲求诚信,建设法治型政府。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政府决策程序,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努力建设诚信政府,倡导重德守信的社会风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廉洁自律、率先垂范,建设廉政型政府。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反对“四风”,坚持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加大对重点工程、重点领域的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力度,深入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坚决反对奢侈浪费,以廉洁的政府形象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重托,奋斗铸就辉煌。新的征程已经开启,让我们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开拓创新,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为推动富民强区新跨越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