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港南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今天是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2016-03-10 00:00:00 来源:[db:来源]  作者:  编审:admin  浏览量:23 
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2月18日在港南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七次会议上
 
区长 杨亚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政协委员和其他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5年和“十二五”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面对严峻的发展形势,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围绕“港南速度新动力、园区经济新纪年、城建港口新蓝图、风清气正新气象”的目标,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致力改善民生,较好地完成了区四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12亿元,增长8.3%;财政收入突破6个亿达到6.04亿元,增长4.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6.9亿元,增长2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93元,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543元,增长9.2%。一年来,我们主要取得以下成绩:
(一)经济发展有新进步。积极落实自治区、贵港市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决策部署,强化跟踪服务,助力企业发展。工业经济稳中提质,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8.9亿元,增长8.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8亿元,增长12.7%。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家,新增数量排全市第一。木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年板材产量达253万立方米,实现税收1.22亿元,增长16.9%。特色农业发展亮点突出,建成富硒农产品基地8个,总面积6500亩。2015年,广西首批认定的富硒农产品品牌共21个,我区得到认定4个,自治区富硒农产品开发技术培训班在我区设点参观。四季花田农业生态园完成土地流转3285亩,建成鹰嘴桃花园、荷花园、油葵园、樱花园等四大园区,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现场推进会在我区设分会场。现代服务业稳步发展,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6亿元,增长8.8%。投资25亿元的城市综合体项目—昊业中心城实现开工建设。南宁百货进驻南湖商业广场。
(二)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有新突破。大力开展“大招商、招大商”活动,签约引进中广核风电开发、桥圩工贸科技创业园等项目26个,总投资116.7亿元;已开工项目10个,计划投资36.5亿元,其中,桥圩工贸科技创业园已获土地指标150亩,完成征地285亩。配合市政府完成江南工业园管理体制改革,挂牌成立了港南工业园。落实市项目建设“百日攻坚”活动部署,大力推进项目征地拆迁,完成征地1757亩,房屋征收8万平方米。完成青云大桥、一小二幼、南江棚户区改造、江南大道东段改造、滨江小区B区二期等12个项目的全年征拆任务;二线船闸、苏湾港口作业区等重大项目建设按形象进度推进;东环路项目完成68户房屋征收,打通了影响施工推进的关键节点。完成盘岭、新陈等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电站“增效扩容”工程4项。狠抓土地招拍挂,年供地率提高至70%,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了用地保障。继续对违法建设行为保持高压态势,拆除“双违”建筑2009间,面积29万平方米。
(三)民生保障有新改善。全年民生投入达14亿元,同比增长18.5%,实施了教育、卫生、文化等一批惠民工程。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机制;发放各类助学金2353万元,受惠学生3.6万人次,区教育局荣获“广西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公共文化、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新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8个,农民健身设施28项;区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院实现开工建设;新农合参合率和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9%;通过国家级“白内障无障碍区”验收。生态乡村深入实施,亚计山获得自治区级森林公园批复;完成自治区级示范村屯绿化50个,一般村屯绿化470个。实施乡镇村屯道路亮化工程,在木格、瓦塘、湛江等7个乡镇23个行政村安装太阳能路灯600盏;新建续建移民新村12个,饮水工程30项。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690套,基本建成748套,分配入住1117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800户;发放城乡低保、医疗救助等各类补助资金4138万元。精准扶贫扎实推进,完成了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
(四)社会治理有新成效。完成新塘撤乡改镇和航运新村接收工作。创新开展“五星文明村(社区)、屯(小区)、户”创建活动,将基层党建、党风廉政、平安法治、精神文明和生态乡村纳入创建内容,整合各方资源,引导群众提升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水平。划拨300万元表彰奖励“五星、三星”村、屯406个,“五星、三星”户1871户。建成拥有849个摄像头的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天眼”触角从乡镇到村屯一级延伸;大力开展“访民情、听民声、解民忧、惠民生”活动,收集办理各类民生诉求840条;加大违法犯罪活动打击力度,加强对艾滋病、精神病等特殊人群的管控,刑事案发率同比下降15.8%,港南公安分局荣获“自治区优秀公安局”称号。投入370万元,打造了30个标准化村级政务服务中心,在廉石社区率先实行“网格化、信息化、可视化、智能化”管理,全市社区建设现场会在我区召开。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信访和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公众安全感满意度由2014年全广西67名上升到2015年46名。
各位代表!2015年主要目标任务的完成,标志着我区“十二五”规划胜利收官。刚刚过去的五年是我区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我们按照区委的决策部署,以“一抓三坚持”为主线,大力推进“一园两城三中心建设”,克难攻坚,真抓实干,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先后被评为全国“法治建设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中国羽绒之乡”、“中央财政生猪调出大县”。荣获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市)区”、“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县”、“林业产业发展十强县”、“农业重点产业发展先进单位”、“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特色养殖畜牧业先进县区”、“‘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先进单位”、“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五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抓产业促发展,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54.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82.12亿元,年均增长8.4%;财政收入由2.23亿元增加到6.04亿元,年均增长22.1%,高于自治区、贵港市平均增速。三次产业结构由24.6:44∶31.4调整为24.7∶37∶38.3,第三产业比重明显提高。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22.96亿元增加到35.82亿元,年均增长9.3%;年粮食生产保持62万亩、产量25万吨以上,中药材、红心火龙果、柑桔、果蔗等种植面积10.5万亩;发展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66家,家庭农场103家;亚计山生态养殖(核心)示范区被认定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农业品牌建设初见成效,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4个,“东津细米”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初步形成羽绒、木业、化工、饲料等支柱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由43家增加到80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43.5亿元增加到88.9亿元,年均增长15.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11.6亿元增加到19.8亿元,年均增长11.3%。园区建设成效明显,工业总产值由40.6亿元增加到58亿元,年均增长8.6%。木业发展迅猛,木材加工企业由456家增加到799家,成为我区首个突破亿元税收的产业。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外贸进出口总额由2595.8万美元增加到 4695万美元,年均增长12.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38亿元增加到38.58亿元,年均增长19.8%。积极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建成“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示范点80个,改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195家。
——抓项目促投资,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历史上建设项目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完成投资最多的时期。我们强力推进港口、交通、园区、城建、农业等领域的项目建设,完成征地2.2万亩,房屋征收15.7万平方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52.07亿元增加到136.9亿元,年均增长21.3%。港口交通方面,“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项目,二线船闸累计完成征地592亩,完成投资8亿元;苏湾港口作业区完成一期624亩用地清表,完成投资1.9亿元。梧贵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贵合高速公路、黎湛铁路电气化改造等项目加快推进。园区方面,先后投入10亿元开展羽绒城、皮革城、苏湾木业集中区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昌桂源、龙军、工商联等标准厂房40万平方米;华强羽绒、史丹利化肥、业成木业、隆昌纺织、漓源饲料等56个项目竣工投产。城建方面,开发了江南商贸城、港龙湾花园、水岸郦都、港南一号等房地产项目;青云大桥、罗泊湾大桥、南山路和江南大道改造等项目建设有效推进。农业方面,投入4.6亿元,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整治等五大类项目208个,修建防渗渠道445公里,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4万亩;成功列入“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获得项目补助资金8400万元;粮食储备中心库等项目扎实推进。
——抓统筹促协调,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城区面积由5平方公里拓展到15.2平方公里;完成了区行政中心广场绿化和美化工程;城乡规划进一步完善,完成8个乡镇的总体规划及746个村屯规划修编;在全市率先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规划1000亩土地用于小城镇开发,其中,瓦塘乡小城镇项目已开工建设,木梓镇已完成项目一期土地招拍挂,其他乡镇正在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桥圩特色名镇建设成效显著,完成污水处理厂一期、远程教育广场、国际羽绒贸易中心展厅等项目建设。扎实开展“清洁乡村”、“生态乡村”活动,建成乡镇垃圾转运站14个,建立了农村垃圾处理长效机制;新塘镇山边村被评为“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扎实推进“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造林8.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4.2%;整合资金1.2亿元,实施“村村通水泥路”、“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水库移民等项目947个,硬化道路989公里,村屯道路硬化普及率全市第一。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完成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综合整治78家,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22家,建成农村沼气池1802座。
——抓治理促进步,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新建扩建校舍76.7万平方米;港南中学通过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验收,港南二中建成投入使用;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0.2%,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91%;在全市率先开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成为“自治区学校布局调整综合改革试点区”。文化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84个,农家书屋162家,篮球场354个,村村通、户户通广播电视实现全覆盖;成立业余文艺队183支,队员4000余人;成功举办四届“和为贵”广场文化艺术节,组织道德讲堂巡回宣讲28场。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建成区医疗急救中心,行政村卫生室161个,初步形成“小病不出村,大病分级转诊”的模式;农村卫生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新农合、新农保参保率逐年提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扎实推进。狠抓安全生产不放松,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规定,推进企业安标创建40家,应急处理能力不断提高,事故发生起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指标均比“十一五”大幅下降。国防教育、后备力量建设和双拥工作不断加强。工会、共青团、科协、文联、侨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统计、档案、消防、地方志、民族宗教、机关事务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
——抓民生促和谐,社会保障不断增强。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6991元增加到26093元,年均增长9%;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由5642元增加到10543元,年均增长13.3%。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安置下岗和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45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5%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2.13万人;建成保障性住房2539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330户。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加强,城乡低保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400元和230元并实现应保尽保,社会基本保险覆盖率达90%以上;木松岭社区被命名为全国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妇女、儿童之家”35个,残疾人、老年人和妇女儿童权益得到有效保护。扶贫工作成效明显,投入资金4302万元用于产业开发、“雨露计划”、贷款贴息等项目,实现减贫1.29万人。
——抓改革强活力,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稳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共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358项。积极落实“营改增”、“三证合一”及“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累计发展个体工商户8404户,私营企业1550家。大力推进行政审批“三集中”,区政务服务中心入驻部门33个,入驻率100%;共受理审批事项8.5万件,办结率100%,满意率99.7%;建成村级(社区)政务服务中心167个,基层信息化平台办件达4.4万件,桥圩、八塘政务服务中心被评为自治区示范点。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稳步推进。
——抓作风提效能,履职能力不断提高。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强化政府预算管理,“三公经费”年均下降5%。坚持民主集中制,重大行政决策引入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环节,并由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先后获得自治区“依法行政先进市县”、“第三批依法行政示范点”等称号。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84件、政协委员提案296件。
各位代表!五年来,我们共同见证了港南的发展和变化。五年的奋斗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和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历届班子打好基础的结果,是全区人民真抓实干、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港南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港南发展的各界人士、各位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五年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要推进港南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突出发展第一要务,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必须坚持“不等不靠”工作思路,加快产业发展,做大经济总量;必须坚持把民生工程放在突出的位置,让广大群众更多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这些经验是指导我们做好今后各项工作的宝贵财富。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小、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水平不高,干部服务群众本领还不够强等等。对此,我们将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也是我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加快发展的攻坚期。根据区委的建议,区政府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大会审议。
“十三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抓“一带一路”、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建设等重大机遇,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的,突出“创新、绿色、智慧、和谐”发展导向,全面实施“工业强区、服务兴区、开放活区”三大战略,优化拓展“一园、三带、三组团”城市发展空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把港南建设成现代产业的集聚区、共建合作的开放区、环境优良的宜居区、智慧港口的示范区,打造贵港市港产城互动融合示范区。
根据以上要求,综合研判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条件,“十三五”时期的目标是:
——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三次产业结构由24.7:37:38.3调整为20:40:40。
——城乡一体化加快推进。到2020年,全区城镇化率达45%以上。城区及乡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成市产业园江南分园至贵港南高速出口一级公路连线、昊业中心城等项目,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升。
——社会民生逐步改善。到2020年,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1500人以上,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8%;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以上;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全面推进城乡教育均等化,加快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精准脱贫工作稳步推进,实现3.6万贫困人口脱贫,50个贫困村全部“摘帽”。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耕地保有量保持稳定,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下降;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保持35.3%以上,森林蓄积量达203万立方米以上;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园区管理体制、经济运行体制、城镇规划管理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进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玉贵合作共建东津物流园取得新突破,对外开放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后五年我们必须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促进区域经济整体跃升;必须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发展支撑能力;必须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必须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三、2016年工作安排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港南建区20周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至关重要。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业提质年、项目落地年、企业服务年、城市建设管理年、县域经济突破年、精准扶贫攻坚年”活动要求,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继续围绕“四新”目标,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今年,我们将具体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县域经济突破年”活动为载体,不断做大经济总量
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产业发展,狠抓招商引资上项目,强化新生财源培植,努力保持一个高于全广西平均发展水平的“港南速度”。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财政收入增长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力争全年新增纳税千万元以上企业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园区标准厂房入驻率达8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3 %以上。全面完成市下达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任务。
 
(二)以“工业提质年”活动为主线,加速工业发展
狠抓传统产业升级。按照“精准定位,明确方向,规划引领,整合资源,提档升级”的思路,加强骨干企业培植,重点在政策扶持、资源配置方面,支持羽绒、木业、造纸、化工等重点企业做大做强。鼓励羽绒、木业等企业,根据市场需求,逐步向市场利润更高的羽绒服饰及羽绒寝具、家具制造等行业延伸;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尽快打造一批羽绒、木业品牌。积极争取上级技改专项资金,重点加快史丹利年产20万吨生物复混肥等一批项目技改,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强力推进园区建设。围绕市“工业兴市、工业强市”要求,坚持把园区发展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采取“一园多区”模式,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推进港南工业园规划建设。同时,加快桥圩工贸科技创业园建设,加快土地收储,争取今年一季度进行管网、路网、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的承载能力。
(三)以“项目落地年”活动为支撑,增强投资拉动力
推动签约项目落地。建立健全项目区领导挂点联系、协调服务、跟踪督查和考核激励四大机制,围绕项目推进中“立项、用地、环评、征地拆迁、融资”等环节,提供全过程、全覆盖的保姆式服务。重点对2012年以来已签约未开工的中广核风电开发、腾宇家具、特驱饲料、和谐羽绒等24个项目进行梳理分类,根据项目的性质,科学选址、合理安排,确保项目招进来,能落地、可发展。
抓好重点项目建设。针对征地拆迁安置难问题,重点推进南湖综合开发项目第一、第二安置区,罗泊湾大桥安置区、东环路安置区、二线船闸安置区和南江棚户区等6个安置区建设。同时,保持高压态势,打击违法用地行为,为项目建设提供足够的施工作业面,确保二线船闸、苏湾港口作业区、青云大桥、罗泊湾大桥、东环路、江南大道改造等项目按形象进度推进,年内东环路、罗泊湾大桥实现通车。积极配合推进黎湛铁路电气化改造、贵合高速等项目建设。同时,争取东环路至东津公路、市产业园江南分园至贵港南高速出口二级路改扩建为一级路等项目开工建设,实现与园区、港口、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无缝对接。
继续抓好招商引资。突出工业招商主导地位,加大招商宣传和经费投入,做好项目策划、包装,通过部门招商、小分队招商、驻点招商和以商招商,一对一、点对点地引进一批有利于拉长羽绒、木业、农业产业链的项目,加快培育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力争全年招商引进超亿元项目20个以上,总投资额30亿元以上。
(四)以“企业服务年”活动为抓手,提升服务效能
深化企业注册登记全程电子化等商事制度改革,为企业提供项目帮办、绿色服务、限时办结等便利化服务。组织企业申报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金融租赁、财产保险等相关服务,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生产中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供应效率,统筹调配城乡建设用地,解决新引进项目用地难问题。强化职能部门协作,探索服务企业长效机制,对史丹利化肥、漓源饲料、华怡纸业等重点企业实行领导联系制度,扶持企业发展。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导和带动社会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等领域建设。
(五)以“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为契机,改善城乡面貌
加快城区建设步伐。全力配合市里推进城区道路贯通改造、人行道整治工程,加快廉石路西段、滨江大道延长线、江南大道西段改造、同济大道南段等道路规划建设,加快城区小街小巷路面硬化。加强城区排水管网建设,争取将城区双侧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和南山路排水改造项目列入全市城区排水系统改造工程。大力推进木松岭、南江等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加快江南城区新农贸市场规划建设。统筹推进乡镇小城镇开发,特别是木梓、木格等已完成征地的乡镇要争取实现开工建设。
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动态监控和管理,严控“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扩张,力争年内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3%。建立重点风险源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实施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开展千人以上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加大流域水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明确养殖水域和滩涂功能区域范围。
积极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城区卫生保洁和市容秩序管理,加强施工工地及渣土运输车辆专项整治工作。加快桥圩镇污水处理厂二期管网建设。继续推进“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优化和调整树种结构,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活立木蓄积量,年内森林覆盖率达到34.46%;活立木蓄积量突破200万立方米。进一步深化“美丽港南•生态乡村”活动,年内绿化自治区级示范村屯58个,一般村屯470个;新建农村饮水安全示范工程4项;新建移民新村5个,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六)以“精准扶贫攻坚年”活动为核心,推进精准扶贫开发
实施分类精准扶贫。加快建立扶贫信息管理中心,实现对扶贫对象的动态管理。大力实施“五年攻坚战·共圆小康梦”六大行动,推动贫困地区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抓好贫困户技术培训及劳动力转移就业,推进贫困村“一村一品”种养业发展,促进贫困户稳步增收。全面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年内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确保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上不起学;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人口,实行医疗救助;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逐步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力争年内脱贫1.3万人。
合力推进脱贫攻坚。全面整合涉农资金,努力向上级部门争取革命老区扶贫项目,积极探索政策性农业保险与“三农”小额贷款有机结合,为贫困地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保险服务。深化领导联系帮扶、机关单位对口帮扶制度,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帮扶工作组,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实现贫困村、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坚持社会帮扶和思想帮扶相结合,依托“一组两会”平台,建立“新乡贤制度”,探索“政府扶持大户,大户带动贫困户”扶贫机制,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各种形式参与扶贫;强化宣传教育,逐步转变贫困群众“等、靠、要”的思想。
(七)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继续推进小农水重点县、中小河流治理等项目建设,年内新建、加固防洪堤4.7公里,修建防渗渠道87公里,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3.6万亩,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实现稳粮增收。
做大做优特色农业。发挥中药材、水果、油茶等特色种养优势,加快推进高产优质、高标准种养基地建设。做优农业品牌,重点抓好富硒优质稻、富硒茶等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富硒农产品商标注册;加强农产品“三品一标”申报和管理工作,提高“东津细米”、“白玉蔗”等特色品牌的影响力。狠抓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重点加快四季花田、油茶种植等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建设,辐射带动火龙果、百香果、中药材等9个县乡级示范区创建,力争全区现代农业核心区面积达2万亩以上,辐射面积达3万亩以上。
提高农业服务水平。继续落实农资综合补贴、农业保险等强农惠农政策,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实施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整县推进项目,力争年内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9%以上。进一步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年内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5个,鼓励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等业务,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八)以商贸旅游为重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重点利用林产品贸易中心,积极发展电商、大力引进林木产品交易公司,整合贸易信息、人才等资源,扩大贸易总量,努力把贸易中心建成贵港市乃至广西木材产业的交易平台。加快城市商业功能开发,重点抓好集商住、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南湖商业广场和昊业中心城建设,带动城区商业繁荣。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进企业,扩大乡镇商业网点覆盖面。积极配合市里做好西江综合保税物流中心申报建设工作,打造西江流域开放合作新平台。
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以乡村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为重点,推动旅游产品从单一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娱乐等综合配套型转变。重点推进四季花田和铜鼓湾温泉等旅游项目建设,加快完善景区的基础设施,力争铜鼓湾温泉年内实现营业。大力挖掘千年古刹南山寺、君子垌客家围屋群、亚计山森林公园等资源,打造精品旅游景区和路线。全力配合市里推进南山公园升级改造工程。争取启动“江南水城”规划设计工作,利用贵港水利枢纽水位落差把郁江水引到南山公园,再从南山公园引到南湖,使南湖能够长年保持1000亩的活水面积,把江南城区打造成为“半城江水、半城湖”的具有南国特色的“江南水乡”。
(九)以民生改善为导向,提升群众满意度
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加快实施全面改薄工程,将今年的1150套保障性住房指标全部安排给农村中小学;力争年内建成港南第一小学和第一、第二幼儿园,缓解城区学校“大班额”和入园难问题;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加快高中教育普及,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推动城乡学校教师交流,力争年内通过自治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积极发展卫生事业,加快推进13个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设,年内建成区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和妇幼保健院;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和重特大病救助,积极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落实“全面二孩”政策,强化出生人口性别比例综合治理;年内新农合参保率保持在97%以上。加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和农民体育设施建设,年内建成综合档案馆。抓好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大力开展建党95周年和建区20周年文化庆祝活动,继续办好广场文化节和香江龙舟赛活动,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认真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加强国防动员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统筹推进统计、档案、机关事务、地方志等工作。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人口就业工作;加快八塘中心敬老院和农村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适时提高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标准。开展留守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关爱行动;加强备灾救灾及困难群众救济工作,进一步完善各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以深化“五星文明村(社区)、屯(小区)、户”创建为引领,整合资源,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加强社会治理,强化治安立体化防控;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继续推进“天眼”工程建设,力争年内覆盖所有行政村;强化交通、建设、卫生、食品药品等领域的安全监管,完善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尽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长效管理机制。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侨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依法参与社会治理,开展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
(十)以职能转变为方向,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协调推进各项改革。推进预算公开透明,加大预算统筹力度,将政府债务分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用好增量,盘活存量,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健全特大疾病保障机制,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等领域的新模式。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和水田“以小并大”土地流转试点工作,积极落实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同时,扎实推进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国有林场等方面的改革,增强发展活力。
构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以“三严三实”为标杆,严格按照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新要求,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加快职能转变,逐步制定和公布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提升行政效能,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治庸治懒治散力度,完善牵头部门责任制,明确联动协作单位责任分工,形成责任主体明确、责任分工明晰的部门权责体系。推进法治建设,坚持以法治引领和规范各项工作,用法治思维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集体讨论决策机制。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群众监督。做好“六五”普法总结评比工作,启动“七五”普法工作。转变工作作风,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强化“三公”经费管理,严厉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各位代表!面对新常态、新使命、新征程,我们责任在心、重任在肩。让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广大群众的信任和重托,凝心聚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确保与全市、全广西同步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