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港南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今天是
擦亮“群众之窗” 提升服务质量——港南区打通农村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探秘
发布:2018-04-03 16:27:07 来源:  作者:  编审:admin  浏览量:15 
擦亮“群众之窗” 提升服务质量

——港南区打通农村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探秘

 

凉雨 樊盼盼 谭天力 李奕毅

 

  港南区依托“互联网+”建立“群众之窗”平台,率先在广西建成覆盖区、镇、村三级“互联网+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平台,有效破解农村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去年10月,该区在贵港市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工作现场会上作经验介绍,其经验和做法在全市推广,桥圩、木格镇政务中心被列为现场会主要参观点。

  完善政务服务体系

  针对辖区农村人口多、政务服务设施建设滞后等民生问题,近年来,该区进一步完善本区政务服务体系,在夯实区级审批事项“三集中、三到位”基础上,整合社保、就业、文化等项目资金1900多万元,完成镇级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完善167个村(社)级综合服务中心基础设施,搭建起了区、镇、村三级政务服务基础平台。

  该区紧抓上级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机遇,大胆实践,先行先试。去年,从有限财力中划拨350万元,建设贴近基层服务特点的“群众之窗”项目。区长曾健清,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俸振江多次到现场指导,面对面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目前,“群众之窗”一期项目已覆盖68个村(社)综合服务中心,标配了“网办系统+移动网络端+自助服务终端机”,初步构建起线上线下协同、网上大厅与实体大厅服务相结合的“一门式、一张网”政务服务新格局。政务服务的窗口延伸到农村群众家门口,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现在我们办社保医保都不用出村了,在村(政务)服务中心一次就办妥了,好极了。”新塘镇山边村村民李星茂感慨地说。

  推动信息资源共享

  该区以共享为原则,加快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最大限度便民利民,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

  创建“群众之窗”平台之初,该区坚持问需于民,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电话回访,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等形式听取意见,确保平台更贴近群众办事需求。梳理镇村级服务事项86项,优化其中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事项23项,初步将社保、医保、就业等办件量大、办理频率高的7项作为试点先行纳入“群众之窗”平台办理,进行网上申请、受理、办结、送达。

  为推动部门信息资源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扩大服务内容,该区建设人口基础库、电子证照基础库、政务服务事项管理库、电子政务监察系统,督促人社、民政等部门统一使用“群众之窗”平台,统一数据归集,实现了区内政务信息资源跨部门、层级、区域互通和协同共享。“以前我们来办事,要跑社区、街道办和区里相关部门,还要拿不少材料,现在有了自助服务一体机,很快就办妥了。”江南街道南江社区工作人员黄进东点赞。

  提升政务服务质量

  为确保“群众之窗”平台发挥实效,该区对33个审批部门、镇村服务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全员培训,让工作人员在最短时间内掌握群众网上注册申请,熟悉预审、受理、审查、办结等环节。该区政府办副主任、区政务办主任潘非妮介绍,下一步还将“互联网+政务服务”列入绩效考核重要内容,通过电子监察系统进行跟踪指导,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群众之窗”平台提供7×24小时自助办理、网上办理和短信提醒办事动态等服务,满足各年龄层次群众的办事需求。平台让“数据跑”代替“人跑腿”,就业登记业务“零跑腿”,社保、医保、老年人优待证核发等业务“一次办通”,群众办事时间由原来半天以上缩短至10分钟以内,提速达90%以上。平台推行免填单、免复印服务,预期测算,仅新参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两项业务,就能减少群众交通和复印等费用660多万元。

  “群众之窗”平台推行服务事项网上受理、网上审核、网上反馈,实现办事材料电子化和自动数据录入、校对、传输,档案电子化,业务信息实时交互传递,节省人力资源30%以上,由“电子档案跑”代替“纸质档案跑”,工作效能提速30-40%左右,群众满意率提升至99.91%,实现政府行政效能和行政成本“一升一降”。去年,仅该项就可减轻政府通讯、耗材、档案管理等行政成本312万元。

  “群众之窗”平台将干部从数据录入、核对、管理档案等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工作模式由“盯着上级转”变为“围着群众转”,由“群众找我办事”到“我为群众办事”,干群关系变得更加密切融洽,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同时,扩大了政府信息公开面,原来以网络公开为主的政府信息仅覆盖到中青年群体,现在可实现与全区近10万老年人“零距离”接触。潘非妮说:“这样有效压缩暗箱操作的空间,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